查看: 658|回复: 0

[互联网新闻] 谷歌纠结回头草 事件背后折射的博弈让人深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2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谷歌纠结回头草

赵启正与黄安娜的隔空对话让爆发近两个月、已经稍显沉寂的“谷歌事件”再度引发关注,并成为两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正副部长在面对媒体时无一例外都被再次问到了对“谷歌事件”的看法。

然而,随后传递出的消息却是“月朦胧鸟朦胧,聚散两依依”。

Google到底有没有与中国政府谈判?谷歌在中国是去,还是留?黄安娜所参加的美国国会召开的所谓“全球互联网自由和法律规则”听证会,到底“剑舞何方”?

“博弈才刚刚开始,”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用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开头。

“谈判”究竟有没有

谷歌事件中,关于谈判的说法,最早出现在1月13日Google高级副总裁、公司发展兼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执笔的官方博文中,博文中写道:“未来几周,公司和中国政府将讨论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我们能够在法律框架内运营未经过滤的搜索引擎。”

但在1月15日,无论是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姜瑜还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回应“谷歌事件”时,都没有提及“谈判”一事。

也是在同一天,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接受美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态:“希望能与中国政府协商取得一致后,继续留在中国。”此后,虽然“谷歌事件”在民间反响强烈,中国官方再没有任何声音。直到这次两会期间,先是赵启正开了个“回头马”的头儿,然后,凡是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官员出现的场合,“谷歌”成了必问的问题。

3月5日,据路透社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接受访问时称,中国政府正在与谷歌就双方争议问题进行磋商。同一天,来自《新京报》的报道则援引李毅中的话称,“谷歌事件大家都很关注,问题很明朗,不用我多解释。”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则表示,中国政府没有接到谷歌退出中国的任何申请,中国政府至今为止没有收到谷歌要进行正面接触和谈判的任何报告。

相比于谷歌副总裁黄安娜在3月2日确凿表示的“与中国政府对话”一说,人们不禁好奇地想问,中国政府与谷歌到底是谈,还是没谈?为何各执一词?

“谈判,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情,中国政府不可能与一家公司来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腾飞博士表示,“说谈也对,因为如果要谈,那也应是美国政府替谷歌谈判。谷歌一直强调‘在谈’,可见一斑;说‘没谈’也对,因为中国政府并没有与谷歌谈判”。

“谷歌其实还是在进行公关战,我个人认为,对于我国现有的互联网监管制度和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不存在谈判的余地,尤其是和一家商业公司。”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后傅玉辉认为,“况且开此先例,一家一家公司地和中国政府谈判,也不太现实。”

谈与不谈,表面看虽是操作层面的具体运作,不仅仅是“不同说辞”那么简单,实质上,暗含着谈判主体“对等与否”的玄机。而这其中,如腾飞所言,美国政府的积极参与不可忽视。

事实上,与“谈与不谈的分歧”相比,人们更关注的是“谷歌在中国,是去还是留”。

一切皆因信息监管?

美国电影《决胜21点》中有个关于谷歌的桥段。

在这部好莱坞电影中,主人公“数学天才”被招进“21点小组”时,老师说:“我们团队有一个人应聘去了Google,所以,我们才找你。”数学天才说:“你们一定不挣钱,否则那个人怎么会离开?”老师回答:“那可是Google啊。”

“为了理想,可以不要钱,不要那些挣大钱的机会,这就是Google。”

纵观整部电影,解读这几句对话,不难得出这个结论。虽然这只是电影中的细节,但或能折射出美国的主流声音。更有甚者,Google的这一形象也得到全世界广泛的认同,包括其言之凿凿的“不作恶”的理念。

所以,1月13日,Google副总裁的博文一经发表,因为“信息监管”等原因而准备撤离中国的谷歌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理念可以不要中国市场,”这种论调引发了一些行动,如网民在谷歌中国总部清华科技园的献花事件,等等。

Google副总裁的那篇博文里除了“信息监管”之外,也提到了黑客攻击一事。2月份,谷歌事件的后续进展中,也有关于“谷歌黑客来自中国,如蓝翔学校等等”之类的言论。

但分析人士认为,“黑客攻击只是一种借口而已,哪个国家、哪个机构没遇到过黑客呢?这是全球普遍事件。”攻击谷歌的黑客,居然来自一家“下设烹饪、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焊接技术、计算机、工程机械、家电维修、美容美发”的技工学校,让人不免有“无厘头”之感。

3月2日,赵启正公开强调,“2005年,他们(谷歌)来中国考察互联网的市场和投资环境,做得很仔细。一个大的外国企业,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到中国来都要考察投资环境,谷歌特别对于法律环境作了逐字逐句的了解。2006年正式进入中国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法律都有郑重的承诺。”

对中国的法律环境有着透彻了解的谷歌,为何在四年后却坚持不住了呢?

“谷歌在中国的四年,其实是非常坎坷的,”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互联网业内人士所言,外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适应中国的环境本来就不容易,谷歌能坚持下来,甚至“谷歌CEO施密特曾说‘在中国,有五千年的耐心’说明了谷歌当初的坚持”。

但谷歌在中国的四年并不顺利,如互联网资深人士洪波历数的“牌照门”、“涉黄门”等在中国发生的“19个门事件”。在对谷歌中国员工非常了解的知情人士看来,“李开复比较务虚,谷歌中国员工也以李为榜样。”

“如果在中国遇到任何不顺,甚至是谷歌在中国策略问题、中国员工遇到的‘不应该发生’的问题,如谷歌中国自己发生的‘抄袭门’,如果都把这些归结到‘中国的监管环境’上,一切以‘监管环境’为借口,那么,谷歌总部会如何判断中国市场?”知情人士说道。

时代周报3月9日致电谷歌中国公关总监王锦红,她对“去与留”的前景不作回答,只强调,“谷歌中国一切运转如常。

之前有关于招人的帖子在网上出现,我们已经证实那是去年贴的。”目前,谷歌中国没有招人,也没有裁人。而对网上曾出现的“猎头公司大量挖走谷歌中国员工”一事,也不予回应。

“对于谷歌公司的撤离行为,的确存在许多令人质疑的地方。但是最起码有一点,说明谷歌公司在该事件中没有摆好自己的位置,以一个商业公司的身份来挑战一个主权国家的利益,有些自不量力,这种不合作的方式也未必会得到他们期望的结局。”傅玉辉如此说道。

中美博弈自谷歌始?

谷歌先高调表示离开,几天之后又“希望留下”,同时,谷歌中国公司全面恢复正常运作。前后的态度变化,令人瞠目。与中国政府在谷歌事件中不多表态的“冷处理”方式相比,现在,很多人认为,进退两难、骑虎难下的是谷歌。

其实,在中国,最早透露“谷歌在撤离”的不是谷歌,而是胡延平。

“谷歌开始撤退,所有在中国境内服务器全部搬走。”去年10月23日,资深互联网专家胡延平的一条微博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这条消息出现一个小时之后,谷歌中国公关负责人对此事予以否认。去年10月26日,胡延平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对所写的“谷歌撤走服务器”一事,他并不否认,但对更多细节,他表示:“过一阵子再说。”

两个多月后,就有了谷歌自己的声音,准备“关闭在中国的运营”。

时至今日,对当时的那一条微博,胡延平仍不愿多说。3月7日,他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中,更多的是强调:“博弈才刚刚开始。”

他还表示,“(这是)不可逆转的政治化过程。互联网、互联网问题的政治化浮现于2009年,但是2009年只是开端。2010年互联网与稳定、外交、安全、民族等敏感政治问题的关系将会更加突出。既被博弈的多方利用,也被各种力量在角逐中撕扯。中美互联网战略冲突,以及谷歌退出风波只是冰山一角。博弈的过程刚刚开始,只要互联网继续存在、继续发展,就将不可逆转、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谷歌事件的发展过程,也如胡延平所言,这已经不只是互联网产业本身的事情。

就在Google副总裁的那篇“退出中国”的博文发表后不久,没等中国政府对此作出回应。美国政府迅速表态,1月14日,国务卿希拉里称“美国正等待中国政府说明这一引发严重关切与质疑的事件”。

3月2日,谷歌副总裁黄安娜所参加的美国国会召开的“全球互联网自由和法律规则”听证会后不久,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女发言人卡罗尔·加思丽(Carol Guthrie)则表示,奥巴马政府正在考虑以设置不公平贸易壁垒为由,将中国审查谷歌中国站点的问题提交世贸组织(WTO)裁决。

代表谷歌,将中国政府对一家公司的内容监管问题上升到WTO国际组织,美国政府的意图似乎正在日益明朗。就事而论,此举似乎无可厚非,毕竟之前就WTO对电子出版物监管问题的裁决,把商业贸易冲突交给WTO,也是一个化解之道。

当下,很多人认为,谷歌目前“进退两难”,既然高调宣布要撤离,虽然后来谷歌中国经过短暂失控之后恢复正常运转,但说明谷歌想留。

但是,现在,已经不是“谷歌想走,还是想留”的问题了。如洪波所言:“一旦挑明了,摊牌了,让事情陷入僵局,让双方可下的台阶变少了,妥协的空间也被压缩了。”傅玉辉则认为,“客观上谷歌只是一枚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激起中美互联网监管争端又面临尴尬的棋子”,已经身不由己。但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谷歌先有退出言论在先,美国政府利用谷歌了”,但所有以上声音都没有来自谷歌官方的认可与评论。

当下,在谷歌事件中,美国政府的积极参与,让很多人迷惑。“谷歌退出中国,我无法将其看作一个简单的商业事件。因此对于该事件的评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自由的问题,也不是一个互联网管制的问题。”傅玉辉说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腾飞则认为,“信息战是未来国家战略的重点,谷歌事件不可小视”。

但从目前中国政府对谷歌事件公开情况所透露的信息是,坚持原则,明确立场,留有余地。“我国政府希望这个事件限制在商业的范畴之内,不涉及政治利益和外交冲突。这种冷处理的方式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的确是四两拨千斤的一个思路。”傅玉辉如此说道。

有分析人士称,我国对于互联网监管和互联网产业环境会有所调整,但这不会和美国政府和公司压力联系在一起。这个进程以及节奏更不会按照美国的期望走。“我国的互联网政策也是在实践中探索,但请注意,大原则问题不容谈判,核心利益不会拿来讨价还价。自由和开放毕竟是互联网的本质,但是前提是遵守法律和信息安全”。

此刻,不仅谷歌的“去与留”引人关注,谷歌事件背后所折射的博弈更让人深思。

来源:时代周报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675112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聚创网,值得信赖!
聚创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聚创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聚创网

GMT+8, 2025-1-4 17:39 , Processed in 4.310940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