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31|回复: 0

[休闲话题] 腾讯360隐私之争:资本的欲望 从来就没变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9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腾讯和360关于指控对方侵犯用户隐私的口水仗越演越烈了,动用水军有之,制作专题有之,诉诸法律亦有之,热闹非凡。像我这种对技术上不甚了了的普通用户,也就只好围观之,顺便叹息之,没法子,就算人要侵犯我隐私,我也总得用,不是么?退一万步讲,我也没什么太见不得人的勾当在计算机里,像我这种芸芸众生的一员,似乎马化腾或周鸿祎也没有这个兴趣来偷窥一下我的电脑——至少,我现在似乎是安全的。

不过,有一点我非常清楚,虽然双方都高举着“为了广大用户的利益”的旗帜,但对于这等商业组织而言,企业的利益是必须的,毕竟,他们不是慈善基金会。马克思曾经很夸张地说过,“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虽然现在已经不是什么大讲阶级斗争的年代,但资本的欲望,从来就没变过。

商业组织的利益基本上围绕在两个方面:或者你作为客户掏出银子来购买它的产品或服务(点对点交易),或者你作为用户让它把你卖给愿意掏出银子的客户(广告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你作为客户的需求提供出更多让你掏出银子的产品,又或者为了让第三方客户觉得它掏出的银子非常有效地覆盖到了它期望的消费者,商业组织很有必要了解你,甚至了解你的老妈。因为他们了解你越多,利益就越大。

在所谓 “没有免费午餐”的年代,你使用一项服务或产品,就必须付出现金的代价。这种点对点交易模式也能够成就商业帝国,在数字世界里,当之无愧的就是微软。而一切都可以免费使用和享受,同样能成就商业帝国,这个借助广告模式崛起的,当然是Google。不过,当我使用Google自家的搜索引擎,搜索了几个关键词的组合后,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见图):

微软和Google都是巨无霸式的企业,而且商业战线相当之长。微软过去一度是“邪恶帝国”的象征,因为它始终无法摆脱“垄断者”的评价。在垄断问题上,它的搜索结果,比Google多出1/3,但Google最大的批评来自于它过分关心用户的隐私(就在20日,继多国政府之后,加拿大政府又判定Google因为街景服务侵犯了用户隐私),故而,Google在隐私问题上的搜索结果,是微软的5倍。

这只是一个很粗浅的“预调查”,结论虽然不科学,但值得思考一下。在垄断问题上,人们更倾向于去检视微软,而在隐私问题上,人们则把目光投射到了Google身上。这个原因在哪里?

我个人以为,微软主要的产品是收费的,而Google主要的产品是免费的。有一定的利益保证之后,微软对用户私隐的兴趣有可能就没有98%依靠广告作为收入的Google来得大。是的,微软的确存在收集用户隐私的可能,但Google,那是必然——不然它就别活了。

当免费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并为商业津津乐道纷纷效仿之后,隐私问题就变得越来越棘手。Google陷入这种麻烦之中,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同样也争议不断。国内一家知名的SNS甚至在它的隐私条款中如是写道:“承诺不会在未获得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将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出租或出售给任何第三方,但以下情况除外:……本站发现您违反了本站服务条款或本站其它使用规定。”换句话说,如果你违犯了站方的一些规定,你的个人资料就有权被出售了。

人们或许能接受一个商业组织在它的业务需要范围里获取自己的隐私,但这压根就属于不靠谱的道德诉求。比方说,为了得到更好的物业服务,我们留下了我们的通讯方式,但相信很多人都有被电话询问是否要出售自己的住宅的经历。这一个现象告诉我们,商业组织里的某一个职员为了TA的个人利益,是有可能透露我们的隐私的。等到该商业组织发现并制止哪怕让那个职员下岗,我们的隐私,终究已是泄露出去,并被不断地转售N回。

数字化让我们的一切都可以被记录。假设你所有的消费都是通过信用卡完成的话,那么,或许你自己都不知道在购买可乐时是倾向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但对不起,某一台电脑知道。你或许就成为了某家可乐很喜欢的精准营销对象。

点对点交易模式已经让隐私问题不堪其扰,所谓的免费模式则更甚。在“精准营销”的鼓吹下,广告主越来越看中一个平台对用户的私隐掌握程度——我这里用的是平台,而不是媒介。如果说在很多年前,广告还是媒介的专有生意的话,今天已经不尽然。任何一种可能的消费者接触面都有可能成为广告所需要的平台。如果这个平台免费,那么它上面的潜在消费者就多,如果它能“精准”地找到潜在消费者,广告主是不吝大把花银子的。

隐私的背后就是商业利益,就是广告价值。我有一个未经严谨证实的假设:免费模式对于用户隐私的饥渴程度,远远超过收费模式的。Google没有出售我的隐私已经是很“不作恶”了,虽然街景服务的确有可能把我家阳台上所晾晒的内衣内裤给拍了进去。

用户私隐在无可避免地被利用着,被泄漏着,而这一个趋势能否阻止呢?我个人悲哀地以为,无解。魏武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675112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聚创网,值得信赖!
聚创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聚创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聚创网

GMT+8, 2025-1-11 00:35 , Processed in 0.367277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