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6|回复: 0

[IT业界] 知乎“进化论” 专访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7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年时间,对于飞速更迭的互联网来说,只长不短。

  2011年知乎上线,6年时间完成从封闭邀请转向开放,从PC端往移动端的搬迁。注册用户从开放前的40万,飙升至2017年5月注册用户8400万。可以说这六年时间对于知乎来说是个奇迹般的存在。

  最关键的是知乎并没有老化迹象。作为一个知识型的问答社区,知乎逐渐进化成一个多样性与功能性并存的超级虚拟城市。2017年1月完成D轮融资后,知乎成为了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

  让外界感到迷惑的是,知乎如何在6年间完成了成长与蜕变。从最初的邀请制知识问答社区开始,知乎正在转变为面向知识消费者和机构伙伴的大型知识平台。而知乎的变现和商业化显然不够快,在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早期投资的项目中,知乎是商业化较为缓慢的一个,并没有雄心壮志与惊险刺激的商业故事。知乎的战略规划是什么?如何成为一家气质独特的公司?未来对知识变现有什么思考?为此,《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专访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

  融资找钱更是找队友

  《中国经营报》:今年1月,知乎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今日资本领投。和之前徐新投的网易、京东和新美大相比,知乎是气质截然不同的公司,徐新和知乎怎么走到一起?

  周源:知乎融资有自己的节奏和判断。金主很多,我们的核心还是找队友。一般不建议刚认识的投资人投资我们,担心他可能会判断比较局部。刚认识的投资人,都会建议他往后再看一看。事实上我们从A轮到现在,所有的投资人都不是第一次见面,最后都变成了我们的用户。

  从2015年开始就和徐新有接触。2016年底开始准备融资,连PPT都还没开始做,徐新说没关系,我们已经研究你们好久了。第一她很尊重你,第二她很了解你,第三她和你可以研讨长期业务,这就是合作的基础。不管从哪个方面,最靠后的是生意,最靠前一定还是伙伴。

  《中国经营报》:融资到了D轮,知乎的下一步怎么走?

  周源:我们的融资和时间的关系都不是特别大。过去五年,融资的量级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滴滴、美团都在做窗口性融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界限也变得比较模糊,没有那么大压力;上市更像是某种标志性的诉求,是个起点。上市意味着公开公司,变成一个更社会化的公司,你要用更多的方式去贴补你的资源。总体上市变得越来越平常,不是电影里面那种完美大结局。你看徐新投的公司,都是投长期的价值。这一轮融资最后还是落到发展,提升我们整体的体验,扩大规模,改变团队三件事情上来。

  《中国经营报》:2011年创立至今,知乎已经6岁,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不温不火,对内知乎有哪些关键性节点?

  周源:第一个阶段是2011年到2012年,知乎封闭测试的阶段。那段时间就是不想那么快,要慢一点。现在回过头看,那时候确实是有点太慢了。2012年年底,知乎开始有点像个城市了。城市需要人口,人口带来多样性。我却发现新增的人和每天产生的话题越来越收敛,没有什么特别新的变化。于是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知乎到底是要做一小部分人的产品,还是服务大部分人的产品。当时就决定要开放,做服务大部分人的产品。

  开放说起来简单,涉及到内部非常复杂。从理念、注册流程,从产品到运营到机制,各个板块我们一共列出了56个项目。全公司开了整整三天会,把要做的事情全都理一遍,再开始分队落实。2013年4月1日知乎正式开放。2013年到2015年,知乎从一个小镇变成了一个大城市。2012年知乎的用户是40万,2013年12月31日,开放第一年年底,知乎的用户就到了300万,接近九倍的增长。

  《中国经营报》:现在大家都在谈内容付费,知识付费,一直倡导“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知乎是否恰逢其时?

  周源:这些年知识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主要有三个阶段:2005年,知识更像是媒体。当时最强势的媒介是门户,最核心的要素是流量。从2010年到2016年,随着社交网络崛起,内容开始有机会变成介质,你可以通过内容的方式去认识一个人。但是知乎从上线第一天起,就没有打通过任何社交产品,通讯簿、微博都没有打通过,人和人之间的相识都是通过内容连接在一起。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家谈知识付费比较多。付费的背后是什么?是知识从一开始的媒体变成介质,到现在变成商品,下一步也可以变成一种服务。

  我们一直说红利,在我看来业务红利是最大的红利。我们的核心业务就是知识产品,虽然它一直在发生变化。

  反对偏见 拥护多样性

  《中国经营报》:你曾经频繁的提到《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雅各布在书中倡导城市生活的多样化和城市功能的复合,反对功能纯粹的街区。你是否借鉴了城市规划的思想管理知乎这座虚拟城市?

  周源:《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是从街道街区多样性的角度去剖析一个城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从我的角度,可以把线上的社区和城市结合起来看,它非常像玩《模拟城市》。线上社区交流是城市的一部分,目前所有大规模的沟通,不是面对面,都是靠线上的方式,通过跨地域、跨时间的方式去完成的。

  如果把知乎这样的社区作为一个城市,需要去发现可能性。可能性多出来以后,就可以逐渐的网络化。如果一个城市无法生出可能性和网络化,城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的。

  《中国经营报》: 你以什么样的标准治理知乎这座虚拟城市?

  周源:首先我希望这个城市繁荣发展。繁荣发展不是先招商引资,而是把城市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做好。比如说卫生系统、治安系统,排水抗灾害的能力等等。这些做好了,大家才会觉得这个城市有安全感。

  知乎发展到今天,大量的规则和能力已经技术化、产品化。知乎有两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第一个机器人是知乎的“悟空”系统。“悟空”系统处理了无数用户自动发布的小广告。这是个越战越勇的机器人,当它把你的广告模式搞定了以后,就会自主学习,如果你再出类似的东西就很难再骗过它。另一个机器人是知乎“瓦力”,是一个扫垃圾的机器人,它在社区各个评论的角落作甄别。就好像城市里产生很多垃圾,它会以各种方式把这些内容处理掉,同时也对这些产生恶意行为的用户做出对应处理。我们还有社区管理规范,但社区管理规范每个月都会有变化,我们现在就是要根据这些变化去制定相应的原则和“立法”。

  《中国经营报》: 管理涉及到知乎的价值观,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周源: 有的用户的回答不仅仅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还是一种歧视和偏见。这样的歧视和偏见的内容在知乎上产生了,并且还在知乎上沉淀下来,那就会引发更多的偏见和误解。所以在制定社区规则的时候,我们会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将违反知乎价值观的观点删掉。我们反对偏见,也反对谣言八卦。有的用户说,你们这么去做会很难,还不如往后退一退,做成纯粹的平台,不要管太多。但我们认为,平台的价值的一部分就是要有自己的价值观,虽然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选择题,但如果知乎认为这么做是对的,就会去做。

  《中国经营报》:截至今年5月的公开数据,知乎注册用户8400万。知乎上的人口越来越多,讨论的问题也更加多元化,怎么看待一些老用户认为知乎的质量不高了?

  周源:我不这样认为。所有内容,或者说沟通交流的环节,有用和有价值才应该作为标准。长期的标准,应该看它是否是沉淀的,是否被反复使用,如果这两点满足,就没有问题。一些写得很长很深入的内容,不一定就是质量好。比如现在已经没人写信了,我虽然也认为写信确实是一种非常正式有信息量的交流方式,但这并不能否定现在的沟通方式,比如微信。微信是一个变浅的过程吗?我不认为是这样,它带给我们大量的新的沟通的机会和方式,我认为它更有价值。

  《中国经营报》:知乎如何规划类目的生长,知识和探讨的话题没有边界?

  周源:为什么要设定边界呢?用户需求是多样的。我们以前也在想,要让什么领域火起来,你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它不代表你说可以就可以。它不是一个目录编制的结构,这个东西已经存在,你把整个纲目完善就可以。其实没那么多需要去做的规划,产品也会被淘汰,用户不用就被淘汰掉了。你需要尊重用户,也要尊重产品。

  不杀鸡取卵是基本原则

  《中国经营报》:知乎的商业化似乎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目前商业化进展如何?

  周源:我们有自己的特点,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追求慢。知乎商业化主要是两块。一块是广告,包括原生广告、展示广告和即将推出的品牌提问,这是目前商业化的重点;另一块是知识市场,包括知乎 Live,知乎书店等。截至今年5月,知乎已经举行了超过 3700 场不同主题的Live,有超过310 万人次参与,用户复购率达到了42%,讲者的平均时薪超过万元。这个事实验证了知乎此前的判断:在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合理匹配的前提下,人们是愿意为“有价值信息”付费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机会。

  不做杀鸡取卵的事是我们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对客户会有一些甄别,看有没有长期性,三观是不是一致。从维护社区用户的浏览体验和品牌广告的展示环境出发,目前知乎商业化基本上是以原生广告为主,尤其是交互形式的原生广告。未来可能会有新的广告产品推出。比如已经上线的品牌提问,是知乎为品牌量身定制的原生问答广告产品。品牌可以基于沟通营销等需求,以官方身份在知乎提问。

  《中国经营报》:你也用今日头条看吗?头条和知乎的算法非常不一样。

  周源:偶尔用。一个产品用不用,看它是不是基础需求,对你有多大影响。头条算法很好,但是和知乎有很大差异。知乎看重整个内容的生产传播沉淀,保证专业性更高的回答得到更多的传播和更好的曝光位置。以前PC时代,美女、社会八卦的、要么有点打擦边球色情,大多数人出于好奇心会去点开。,现在你把它放到移动端,这个逻辑仍然可以往前走,但是能产生多大的价值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经营报》:在培育知识付费的过程中,知乎如何规划未来的盈利模式?

  周源:我们和苹果的思考、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知乎要搭建有影响力的生态架构,比如是否有可能打造一个知识领域的 App Store,以及利用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知识产生前的沟通。知乎有两种不同的价值网络,第一种是内容网络,有大量的原创内容,我们处于信息链的上游,每天知乎上产生的新东西,都会进入到中国互联网的下游。广告仍然是我们最主要的收入,今年的目标,是希望知乎能够有规模化营收的能力,而不是一个规模化的数字。

  知乎还有一个有价值的用户网络,比如我们在平台上,为双方提供工具,建立信用体系,匹配机制,其实是提供知识售卖商品,连接消费端的过程。这很像2003年的淘宝,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市场。我们会培育、规划它。知乎未来的商业化一定会围绕这两个网络紧密展开。

  深度 理想主义并非去商业化

  产品的气质往往与它的创始人血脉相连。

  比如知乎,它既代表互联网世界里多样性的可能与知识衍生的蓬勃生命力,另外一面产品本身又时时流露出低调、练达的气息。这与周源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不无关系。周源是互联网创业者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不习惯冲锋陷阵,更少抛头露面,更愿意躲在幕后观察与思考。他从阅读和旅行中寻找灵感,嫁接进知乎。他甚至用城市规划理论治理知乎这座虚拟城市,想让生活在知乎里的人舒服并且有安全感,而不是过度的被商业化干扰。

  2014年,周源写了篇文章《知乎为什么》,里面提到大卫·温伯格在《无法全知》的说法,知识变得网络化之后,房间里最聪明的人不是站在讲台上讲课的人,也不是房间里的人的集体智慧,最聪明的人是房间本身。这似乎反映周源对于知乎的底层构想。如果知乎是网路上的一连串房间,知乎团队就是背后默默维护房间的人。

  在这一轮知识付费的呼声中,知乎成为呼之欲出的典型性样本。外界的兴趣焦点集中在知乎如何赚钱,有效商业化。不过周源仍然没有表现得那么着急。谈到苹果的生态体系,他明确的反对苹果抽成,虽然知乎live也会有少量抽成。但周源明确表示,抽成的目的只在培养用户习惯,最终会再返还演讲者。“如果生态不能健康发展,即使现在挣钱,未来就不会有太大的盈利机会。”

  2017年周源给团队的目标之一是实现规模化的广告营收能力,而不是具体的数字。外界评价周源将理想主义带进了公司和产品,但他回应说:“创业就是需要理想主义,你怎么知道这个事情就一定能按照规划做成呢?大部分东西就是超越了你的想象和当初的设定。反过来看,需要你能更沉得住气。”周源说知乎并不是一家慢公司,“我做的是一件没有参考标的的事情,一定要往前方看,但你不能认为往前方看的人,都是理想主义的人。”

  本版文章均由本报记者李立采写

  老板秘籍

  1。知乎的关键性节点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是2011年到2012年,知乎封闭测试的阶段。那段时间就是不想那么快,要慢一点。现在回过头看,那时候确实是有点太慢了。2012年年底,知乎开始有点像个城市了。城市需要人口,人口带来多样性。我却发现新增的人和每天产生的话题越来越收敛,没有什么特别新的变化。于是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知乎到底是要做一小部分人的产品,还是服务大部分人的产品。当时就决定要开放,做服务大部分人的产品。

  2。 用什么样的标准治理知乎这座虚拟城市?

  知乎发展到今天,大量的规则和能力已经技术化、产品化。知乎有两个人工智能的机器人。第一个机器人是知乎的“悟空”系统。“悟空”系统处理了无数用户自动发布的小广告。这是个越战越勇的机器人,当它把你的广告模式搞定了以后,就会自主学习,如果你再出类似的东西就很难再骗过它。另一个机器人是知乎“瓦力”,是一个扫垃圾的机器人,它在社区各个评论的角落作甄别。就好像城市里产生很多垃圾,它会以各种方式把这些内容处理掉,同时也对这些产生恶意行为的用户做出对应处理。我们还有一个社区管理规范,但社区管理规范每个月都会有变化,我们现在就是要根据这些变化去制定相应的原则和“立法”。

  周源简介

  周源,男,贵州遵义人,毕业于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2008年开始第一次创业,项目为Meta搜索。2010年创办知识问答社区知乎,出任CEO。2005 年,周源在《IT经理世界》杂志社做记者,报道科技公司和企业首席信息官群体;2007 年,开发了一个叫N3的网站,第二个月,流量就超过了《IT经理世界》主站的流量;2008 年,开始了第一次创业,开发了帮助企业做搜索引擎广告投放使用的管理软件 Meta 搜索,尝试近两年后宣告失败。

  2010年,第二次创业,创建了知识问答社区知乎,并于2011 年年初进入创新工场,之后获得启明创投等机构和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蔡文胜等人的投资。目前,知乎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社交平台。截至2017年5月末,知乎拥有注册用户量 8400 万,用户月累计页面浏览量(PV)达到 140 亿,日活跃用户2200 万;用户人均的每天使用时常为 50 分钟。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675112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聚创网,值得信赖!
聚创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聚创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聚创网

GMT+8, 2024-12-24 02:40 , Processed in 0.088316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